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正加速构建,西藏机遇不容忽视
近日,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副会长、产业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会长、咨询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申坤在拉萨接受西藏卫视采访。申坤表示,西藏不仅是生态净土、文化高地,更是一片蕴藏巨大发展潜力的投资热土,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参与西藏建设,共同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定位,绘制西藏产业新蓝图
谈及西藏的产业发展,申坤认为,首先要坚持精准定位,深化靶向研究。他建议成立专项课题组,协会咨委会联合知名智库与券商研究所,深入研判西藏清洁能源、绿色矿业、特色生物医药、高端文化旅游、数字新基建、现代农牧业等优势产业,绘制“产业地图”与“投资机会清单”。
“产业是经济的脊梁,而创新是企业在竞争中突围、重塑格局的关键所在。”申坤说,要明确哪些细分领域最需要五百强企业的先进技术、资本投入和管理经验,形成《西藏投资机遇白皮书》,实现定向推送、精准对接。
创新推介,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藏如何把握机遇,融入世界?申坤指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深度重构,这要求各国企业重新审视业务模式,同时也提供了在新体系中找准定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宝贵机遇。
他提出,应创新推介机制,打造 “战略+”联合推介模式。西藏的发展机遇,与国家“乡村振兴”、“双碳目标”、“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等战略高度契合。可联合西藏各级政府,在北京等地共同举办面向五百强头部企业的高规格推介会,突出投资西藏不仅是商业选择,更是参与国家战略、践行ESG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同时,在北上广深轮流举办“西藏机遇:高端闭门峰会”,邀请目标企业负责人、国家级政策专家、西藏地方领导,开展深层次、小范围对话。
产业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申坤强调要设计差异化、可落地的合作路径。他提出可探索“飞地经济”模式,支持西藏在东部发达地区设立“飞地产业园”或“创新孵化中心”;推动“供应链赋能”模式,吸引五百强企业将绿色供应链环节布局于西藏;针对高度重视ESG的国际企业,推出“西藏碳中和合伙人计划”,吸引它们参与生态保护、碳汇林建设等项目。
申坤特别关注西藏智能矿山的建设进展。他指出,目前西藏智能矿山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14家规上采矿企业中,部分企业已基本达到4A水平。“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在当下西藏智能矿山建设中已崭露头角。”申坤说,西藏采矿业已实现用无人驾驶智能矿卡、自动化钻机等减少人工干预,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优化生产流程,用大数据和AI技术精准定位矿藏。
面向南亚,构建对外开放新前沿
西藏不仅是中国西南门户,更是中国与南亚合作的重要桥梁。申坤强调,应以“通道+”、“平台+”、“产业+”为核心战略,把西藏从地理“末梢”转变为开放“前沿”,尤其把尼泊尔作为关键支点,逐步辐射南亚更多地区。他特别提到拉萨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揭牌具有重要意义。该产业园是经自治区商务厅验收认定的省级电商产业园,总面积1.6万平方米,集智慧物流、跨境商务、创新孵化于一体,并配有1800平方米的尼泊尔海外仓。
“园区已形成辐射南亚的高效物流体系,构建了‘国内集货+拉萨中转+海外仓直通’的三级物流网络。”申坤说,这一网络实现了物流效率提升50%,综合成本降低20%,有力支持企业拓展南亚市场。
对于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申坤建议积极搭建高端对话平台,适时发起“中国(西藏)—南亚经济合作论坛”,将其打造成年度旗舰活动;推动建立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成立“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联合智库”;构建“西藏特色”跨境产业链,在农业、文旅、能源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采访最后,申坤表示,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及其产业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将持续致力于搭建高效务实的国际合作平台,协会将聚焦西藏重点发展的九大产业,组织并动员更多优质会员企业深入西藏考察对接,务实推动项目落地,为西藏的招商引资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